English

永远心动的回忆

2000-08-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些书是“海外来风”,包容的是世界文化的精华。在享受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进步有赖于各民族不同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这里我们所选择的只是成功引进范例中的沧海一粟。我们想以此说明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中,中国出版人以自己的眼光、智慧、勇气和勤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希望,今天讲述的这些故事在表达我们钦佩的同时,使更多人相信,明天,中国出版人会有新的骄傲与辉煌。 .

第一次同国外的版权合作《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主编徐慰曾

虽然早在19世纪60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有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倡议,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出版过一套有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无论是翻译的还是自编的。

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多年来一直有出版中文版的愿望。1979年1月中美建交。同年11月,应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邀请,该公司代表吉布尼先生访华,受到邓小平的接见,当吉布尼提出美中双方合作出版不列颠中文版时,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1980年8月,中方组团访美,双方签订了合作编译出版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协议。当消息在美国新闻媒体披露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是中方首次以向美方支付咨询费的方式承认版权。

经过中美双方密切合作和我国数百位专家、学者及编译人员历时5年的努力,10卷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于1985年9月开始出版1—3卷。9月11日,该书正式发行,早上7时前就有读者在王府井书店门外排队竞购。1986年9月,该书10卷出齐。上海南京路新华书店再次出现了争购该书的场面。美国一报纸曾报道说,该书的出版表明文化和知识的交流可以超越不同制度的国家。

不惜金钱只为引进学术经典张承宇

在翻译类的学术著作中,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是20年来影响最大的丛书之一。从1981年恢复出版到今天,丛书已出版了9辑360种,那些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定评的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和语言等方面的经典学术名著,我们都可以在这套丛书中找到。

丛书1992年以前以古典名著为主,之后则加重了现代名著的比例,由于这部分著作很多作者依然健在或去世不满50年,所以商务印书馆在版权引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代名著中有相当部分是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已经脱销,也没有重印,寻找原书很困难,或者版权几经易手,追寻的过程变得较为复杂。有的书作者去世,必须找其后裔购买版权。比如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版权是从其儿子手中购买的。在合作过程中对方提出:选择好的翻译者,对原书不能加任何注释和序言,如果加导言,必须经德方审核后方可出版。

为了及时满足读者的需要,商务并不吝惜购买版权的经费。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一书就是在熊氏去世49年时购买的,如果商务等一等,这笔钱就能节约下来。

从两面坡挑战译界“珠峰”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吉生译林出版社李景端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于1922年发表的《尤利西斯》,在西方文坛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小说”。该书不仅写法怪诞,而且文字晦涩,一度被禁11年和三上法庭的经历,更使它增添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把这样一部被人们称为“天书”的力作译成中文,对文化背景迥异的中国翻译家来说,有如“攀登珠穆朗玛峰”。因此,其问世70年始终没有完整的中译本。为了让众多中国读者见识一下这部号称“天书”的意识流开山之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了《尤利西斯》。

人民文学版译者金先生说:“我的目的是尽可能忠实、尽可能全面地在中文中重现原著,要使中文读者获得尽可能接近英语读者所获得的效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其译本中“体现原著的精神实质和艺术风貌”。经过长达16年认真而艰苦的研究,1994年金译本《尤利西斯》终于与读者见面。为使中国读者能和英语读者一样体会这部巨著的精髓,拥有必要的背景知识,金先生为译本加了一些精确而必要的注释。金译本出版后,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撰文,高度评价金先生的译文。《尤利西斯》如何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方法?为什么说它“在有趣的小说中是最难懂的,在难懂的小说中它是最有趣的”?通过金译本《尤利西斯》,读者会有所体会。

1988年,译林出版社也开始了翻译此书的工作,并先后找过英语界的十几位专家,但都被他们婉拒。叶君健先生风趣地说:“中国只有钱钟书能译《尤利西斯》,因为汉字不够用,钱钟书能边译边造字。”而钱钟书复信说:“承叶君健同志抬举,我惶恐万分。……假如我三四十岁,也许还可能不自量力,做出尝试;现在八十衰翁,再来自寻烦恼讨苦吃,那就仿佛别开生面的自杀了。”后来,经过辗转曲折,终于说服萧乾、文洁若夫妇承担起译“天书”的巨任。在英国、爱尔兰、美国许多“尤学”专家,以及季羡林、金克木、杨宪益等国内各学科一大批学者的帮助下,萧、文夫妇历时5载,做卡片6万张,终于在1994年完成了译林版《尤利西斯》3卷的翻译。该书累计发行近15万册。该译本不拘泥于逐字逐句对译,并发挥萧乾运用语言的优势,因此译文比较流畅。特别是全书约6000条、10万字的注释,不仅方便了阅读,更为“尤学”研究者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第一推动发出科普冲击波庄建

时间流逝,人们仍没有忘记,当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第一推动丛书》给中国带来的冲击波。

当今中国,尽管科学是国家进步所必不可少的推动力的观点已被普遍认同,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但无庸讳言,有时,人们只是承认“科学是有用的”、只停留在对科学所带来的后果的接受和承认,而不是对科学的原动力、科学的精神的接受和承认,此种现象的存在是不能忽视的。《第一推动丛书》传播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精神和思想。它倡导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发展,对全民进行了新的科学启蒙和科学教育,为中国的整体进步起到了实际的推动作用。

《第一推动丛书》从1987年就开始筹划,1994年推出了第一辑。它精选了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刘易斯·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罗杰·彭罗斯的《皇帝新脑》等关于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世界名著。“第一推动”吸引读者的,绝不仅仅是文章行文流畅隽永,更是其充满疑问、批判与创造的科学精神。其中的《时间简史》更是创造了科普书热销的全新记录,直到今年5月,它仍在北京图书大厦保持日销百余册的记录。

借未来之路传播网络文明计亚男

1996年伊始,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中文版在京出版。此举带给国人一个强烈的信息:网络正在成为当代文明的巨大载体,由此引起的革命性冲击直逼而来。中文版译者辜正坤博士在译本后记中充满激情地写道:“人类文明史上的另一场惊天动地的技术大革命就要开始了。我们将兀立在东方的地平线上,翘首以待天际喷薄欲出的朝阳。”

4年多过去了,回顾当年《未来之路》的版权引进,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鸣舟颇感自豪。他说,《未来之路》的出版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政府相关决策的制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早在第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北京大学出版社得知比尔·盖茨创作此书的打算后,便敏锐地意识到,该书将具有很强的技术前瞻性,它涉及当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将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他们立即着手同美国微软公司联系。

市场和读者的反响证明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独到眼光。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各界人士的瞩目,当年就发行了40万册。而这次版权引进本身也成了经典,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将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微软公司签订此书的协议书原本,作为中美知识产权保护的典范收藏。

市场经济让萨缪尔森走红庄建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界的一棵常青树,自1948年问世以来,销售保持了50年长盛不衰的记录。

作为一本教材,它创立并完善了西方经济学的微、宏观体系。这是它一经问世不仅风靡全美,而且流行全球的主要原因。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高鸿业指出:“目前存在于西方的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虽然为数众多,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本书的仿效品。”由于该书每隔两三年再版一次,都吸收了当时的各家之言,因此能兼收并蓄,紧跟时代步伐。

我国相继出版过萨缪尔森《经济学》的第10版、第12版和第14版,但前三次出版都显得悄无声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该书第16版方真正进入了中国大众的视野。而华夏出版社引进的《经济学》第16版,也恰是该书问世50周年历次版本中改动最大、新意最多、最富朝气和面向未来的一个版本,其资料和数据已引至1998年。

华夏出版社的副社长刘力讲述了《经济学》16版的引进过程:“1997年,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还在修订中,一天,我突然接到麦格劳·希尔公司亚洲区经理陈锦煌先生的电传,问我是否有兴趣出版中译本,并要我在48小时之内答复他。十几年前,我在北大读书时就阅读过高鸿业先生翻译的第10版,书中智慧的魅力和文字的优美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毫不犹豫就把版权要了下来。”

书出版后仅1个星期就订购出近1万册。从去年10月出版至今,销售已近9万册。

让孩子们同享最好的作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徐寒梅

“安徒生童话”那样的经典外国童话故事,对中国读者来说,已是耳熟能详,然而,对当代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国内的读者就不那么熟悉了。实际上,这些作品更加贴近当今孩子们的生活,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少社引进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丛书。

纽伯瑞是英国著名出版家,对开创现代英美儿童文学的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着“儿童文学之父”的美誉。从1922年起,美国图书馆协会创立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每年奖励世界各国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70多年来,获得该奖的作品给全世界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中少社引进的这套丛书共21册,分为4个系列,作家均为当代知名作家。

这套丛书出版后,在文学评论界、新闻界、教育界和小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大量读者来信涌入编辑部。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对国内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的一次积极的推动。

三年艰辛引出艺术的故事王玮

50年前,英国艺术史学者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刚刚问世时,当时的艺术史权威博厄斯评论说:“这部肯定被广泛阅读的著作将会影响一代人的思想。”半个世纪的历史证明这句话绝非溢美之词。

对于中国出版业中卓有盛名的三联书店来说,拥有这样的眼光或许并不太难,但将这本著作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却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在三联书店近年引进的图书中,还没有哪本书的版权谈判过程像《艺术的故事》这样艰苦。谈判的当事人用“艰苦卓绝”四个字来回首当年。

该书的版权费用究竟是多少,三联书店至今秘不示人。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在长达3年的谈判出版过程中,在双方之间来往的传真信函高达一尺多厚之时,英国费顿(Phaidon)出版社终于将费用降到了三联书店可以接受的程度。

我们还能够知道的是,在三联书店的出书史上,这是唯一一本出版社从未见到和掌握图片的书籍。英方自始至终坚持了对全书400余幅彩色照片的直接控制。最后,三联书店承担全部文字的翻译,而图片的编辑及全书的印制均由英方安排。

由于这本书的成功引进,三联书店的版权引进工作在国际上获得了某种肯定。在后来与法国、意大利的几大出版公司进行版权引进的谈判时,双方经常为某些条款僵持不下。当三联书店告诉对方自己曾经成功地与费顿出版社进行了《艺术的故事》版权引进时,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了。

屠城血证无法用发行量衡量江苏教育出版社章俊弟

中文版《东史郎日记》自去年3月出版以来,已发行15万册。也许这一数字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全部,因为与那些拥有更大发行量的书相比,它却具有更高的知名度。

《东史郎日记》中文版即将出版的消息一经发布,即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出版后,海内外各种媒体更是竞相加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在数十家媒体上曝光达上百次之多。

说实话,一本书引起如此轰动,也是没有想到的。但对其成为一本畅销书的潜在因素,我们是有充分认识的。1987年日本青木书店出版了约20万字的东史郎战时日记的部分内容,题为《我的南京步兵队》。书中披露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内容,使得日本右翼恨之入骨。东史郎因此被送上法庭。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迫切希望看到足本的东史郎日记,以便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并对东史郎一案做出自己的审判。尤其是当时东史郎已被日本地方法庭判为败诉,接着在1998年底日本最高法院又判东史郎败诉,面对日本国内某种否定历史、否定侵略的图谋,热爱和平与正义的中国人民有必要对这种颠倒黑白的行径做出适当的回应,并对东史郎进行有力的声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